新加坡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机遇
新加坡已迅速发展为亚洲领先的生物制药中心,凭借其以创新为导向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全球巨头和前沿初创企业。仅在2024年,新加坡便获得了135亿新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承诺,其中111亿新元专门投向生物医学领域以推动工业发展。目前,生物制药行业的年度产出已超过200亿新元,充分彰显了该行业在新加坡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随着全球对靶向疗法和高端制造需求的持续增长,新加坡的生物制药行业正步入一个变革性的增长阶段,为战略投资者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为何新加坡在生物制药投资方面脱颖而出
新加坡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竞争优势,得益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以及高水平人才的有机结合。经济发展局(EDB)依据“研究、创新与企业 2025”战略框架,持续推进全行业计划,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和精准医疗等下一代前沿技术。此外,卫生科学局所提供的清晰监管机制、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及新加坡作为安全且以法治为基础的国际管辖区的良好声誉,共同强化了投资者对新加坡市场的信心。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生物技术中心(Biopolis)和大士生物医药园(Tuas Biomedical Park)为代表的枢纽提供了高度集成的“即插即用”设施,降低了行业进入壁垒。2024年,药明生物在大士启动了总投资达14亿美元的CRDMO工厂建设项目;与此同时,阿斯利康宣布将投资15亿美元在新加坡设立一座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生产的高端制造工厂。这些重大投资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在全球高价值生物制药制造领域的核心地位。
新加坡生物制药行业的高增长细分领域
新加坡生物制药领域的可投资细分市场持续拓展。先进制造作为行业核心支柱,跨国企业正不断加大复杂生物制剂的生产规模。阿斯利康对抗体药物偶联物这一新兴靶向癌症疗法的投入,充分体现了新加坡与全球前沿治疗技术趋势的契合。
在基因组学和个性化医疗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大量的公共资金支持,并且学术界与产业之间保持着密切且高效的合作关系。根据“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计划,新加坡已承诺投入超过10亿新元用于生物医学研发,其中包括一项专门针对细胞与基因治疗制造的8000万新元专项计划。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将监管事务及临床试验流程逐步外包,合同研究组织(CRO)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新加坡在数字健康、人工智能驱动的分子发现以及基因疗法等前沿领域持续扩大影响力,为希望布局创新驱动型细分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哪些力量正在驱动行业持续进步?
新加坡的生物制药生态系统以多家成熟的跨国企业为基石,并受到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企业的有力支撑。葛兰素史克、辉瑞和罗氏等国际知名企业长期以来在新加坡开展了大规模的业务运营。2024年,阿斯利康的投资进一步强化了新加坡作为生物制剂与创新疗法制造中心的全球吸引力。
在本地层面,以MiRXES为代表的公司在RNA诊断和早期癌症检测等前沿领域不断拓展,这得益于新加坡日益成熟的创新生态系统。诸如ASTAR及其商业化分支机构Accelerate等机构,在推动早期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企业的数量从2015年的约12家显著增长至2025年的60余家,充分体现了该地区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
与此同时,新加坡生物制药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已超过25000人,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逾40%,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外资的持续流入以及政府大力支持的职业培训计划。
投资与扩张的路径
投资者可通过多条路径进入新加坡的生物制药行业。对领先初创企业或处于扩展阶段的公司进行直接股权投资,能够实现精准布局;而专注于健康科学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则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参与渠道。随着数十亿美元规模制造工厂的建设以及研发机构的持续扩展,行业内的合作机会与合资潜力正不断增长。此外,诸如 A*STAR 等科研机构定期授权具有突破性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在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支持下可顺利实现商业化转化。
由政府支持的计划,例如Startup SG计划以及经济发展局(EDB)推出的联合投资计划,不仅为新进入者提供资金支持与风险分担机制,还有效激励了行业内的创新与扩展。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需应对的风险
尽管新加坡生物制药行业具备诸多优势,投资者仍需关注潜在的行业风险。虽然新加坡的监管审批流程在国际上备受认可,但其较长的时间周期可能对新型疗法的市场化进程造成一定延缓。此外,新加坡正面临来自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其他生物制药枢纽的强劲竞争,这些国家的政府通过积极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强化了本地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
2025年,生物医学产出的波动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数据显示,新加坡2025年2月的生物医学制造业产出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4.3%,其中制药业产量更是大幅下滑了30%。这一波动表明,在该领域需秉持长期视角并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以应对不确定性。此外,如何吸引和保留高精尖专业人才仍将是行业发展面临的一项挑战。
尽管新加坡具备丰富的人才储备,但在临床遗传学、癌症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等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已超出供给能力。这一供需失衡现象在行业技术密集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尤为突出。
然而,2024年生物制药领域的新增投资预计将创造不少于1000个就业机会,其中先进制造相关岗位将占据重要比例。
新加坡生物制药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尽管新加坡的生物制药行业不时面临波动,但其整体发展态势依然保持强劲。政府正通过深化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完善临床试验基础设施以及构建新型生物医学产业集群,持续提升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逐步向个性化医疗及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转型,新加坡正积极确立其在区域创新中的领先地位。
ASEAN Briefing是Asia Briefing旗下的五大区域性内容平台之一,由协力管理咨询(Dezan Shira & Associates)提供支持。协力管理咨询是一家泛亚洲的专业服务公司,致力于为跨国投资者提供服务。我们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新加坡、越南河内、胡志明市和岘港设有办公室,同时业务也覆盖中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意大利、德国和美国。此外,我们与位于马来西亚、孟加拉国、菲律宾、泰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伙伴公司保持紧密合作。
如需更多信息,请通过邮箱 asean@dezshira.com 联系我们,或访问我们的网站www.dezshira.com。此外,点击此处免费订阅ASEAN Briefing的内容产品。
- Previous Article 在越南的外籍人士如何申报个人所得税
- Next Article 越南境内外国分支机构的税务合规管理